當地時間9月27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印度總理莫迪在69屆聯大發表講話。(路透社圖片)
  中國日報網9月28日電(遠達)印度總理莫迪在接待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印後不久,於9月26日踏上美國之旅。近期外媒一直對中國、美國、日本與印度之間的錯綜複雜關係津津樂道。有媒體報道稱,習近平相信中國比日本等地區對手更能理解和滿足莫迪的需要;而印度已成為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戰略的核心,奧巴馬政府將竭盡所能加強印美關係。
  《評論彙編》雜誌網站9月22日發表察哈爾學會研究員、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助理趙明昊的評論文章稱,習近平為期三天的印度之旅是他中亞和南亞巡訪的最重要一站,這次訪問讓人們能夠瞭解中國對鄰國特別是亞洲其它大國的新方針。近期中印關係的微妙變化可能會在未來幾十年中給全世界造成重大影響。
  在習近平領導下,中國採取了全新的戰略,可稱之為“雙再平衡”:實施果斷的國內改革重新贏得經濟動能,同時調整中國的全球立場和外交,專註於周邊風險源。以中亞為目標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以印度洋航路周邊國家為目標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外交政策日程的重點。它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國是否能夠獲得其它大國——即中亞的俄羅斯和南亞的印度的支持。
  中國知道,印度的世界地位自本世紀開始以來節節上升。印度新總理莫迪是一位來自印度最發達邦之一古吉拉特邦的有雄心、也有權威的領導人,他承諾將印度經濟帶出五年來的躑躅不前,提高印度民眾的生活水平,增強印度作為全球強國的地位。中國的政策需要將莫迪的雄心與中國的戰略目標協調起來。
  莫迪掌權以來,印度一直受到日本和美國等強國的追捧。部分是因為它們渴望制衡中國地緣政治影響力的增加,日本和美國決定將印度納入亞太地區多邊聯盟。
  9上旬,在莫迪訪日期間,安倍提出五年內在印度投資350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項目、加速民用核協議談判以及進行雙邊海洋安全合作。印日雙方同意成立“戰略和全球特別伙伴關係”,讓中國戰略家去應對印日關係深入所造成的挑戰。
  類似地,儘管自克林頓以來,印美關係一直起起伏伏,但美國仍把印度視為“天然盟友”。最近幾個月,美國國務卿克裡和國防部長哈格爾紛紛訪問印度,試圖以承諾改善經濟和戰略關係打動莫迪。在過去三年中,美國超過俄羅斯成為印度最大武器供應國。莫迪政府渴望實現先進武器來源多元化、在國防產品領域實現自力更生。
  如今,預計奧巴馬政府將竭盡全力在莫迪即將到來的華盛頓之旅中加強印美關係。前副國務卿伯恩斯指出,美國在本世紀的戰略利益與印度的聯繫勝過其他任何亞洲大陸強國,這使得印度成為美國偏向亞洲的戰略性再平衡的核心。
  習近平相信中國比日本等地區對手更能理解和滿足莫迪的需要。但中國不應該低估印度掌握其在變化的亞洲地緣政治局勢中的戰略主動權的決心。
  習近平訪印期間,兩位領導人在貿易、金融和文化領域簽署了15項協議。習近平承諾,未來五年中國將向印度投資200億美元,特別是在幫助印度改善破舊過時的鐵路系統方面。與此形成對比的是,2000—2014年,中國對印投資只有4億美元,占流入印度外國投資的0.18%。
  中國還承諾在古吉拉特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建設兩個工業園,併為印度產品提供更大的市場準入,以此安撫印度對雙邊貿易赤字擴大的擔憂。印度對中國貿易赤字從2001年的10億美元增加到如今的400億美元。莫迪試圖重振市場改革、改善印度的商業環境,這將有助於吸引渴望利用印度巨大的勞動力資源、多元的技能基礎和地理優勢的中國企業。
  此外,中國希望與印度加強在地區和全球事務方面的合作。印度可能很快就能成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印度的“聯繫中亞政策”以及建設南北交通走廊的努力將有助於中亞的發展。
  作為阿富汗的主要援助提供者和投資者,中國和印度在穩定阿富汗、制約北約軍隊撤出後留下的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方面也具有共同利益。此外,兩國在變革經濟治理,特別是進一步深化金磚國家之間的合作、確保氣候變化能在不影響增長的前提下得到解決等方面也具有相近的利益。
  但印度仍沒有擺脫1962年與中國開戰留下的陰影。印度對可能被中國包圍十分敏感,正如中國擔心被美國及其盟國包圍一樣。兩個亞洲大國能否剋服仍然影響兩國關係的差異尚未可知。
  (編輯:周鳳梅)
  延伸閱讀:外媒:中印交好美國著急 奧巴馬欲重振美印關係
  9月初,印度總理莫迪訪問日本。近日,他接待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訪。之後,莫迪又將於本月底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有外媒分析稱,奧巴馬與莫迪會晤時必須重振美印關係,贏回輸給北京的部分,同時還要幫助東京與印度走得更近。【全文】
     (原標題:外媒:中國謹慎擁抱印度 戰略目標與莫迪雄心相協調 - 中文國際 - 中國日報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y99zymkv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